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快速导航
五月赞歌
揭秘:彭水红薯领头人葛先萍是怎么创业成功的?
2018-04-28

 

葛先萍本人.jpg

  2018年3月30日,在重庆彭水的一座大山里,葛先萍身体力行带着薯农忙活着今年春薯的育苗栽种。此时每个人都热火朝天的劳动着,葛先萍带领朴实的伙伴一起为郁山晶丝苕粉事业付出汗水,待来时,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劳动果实----红薯。而这,正是晶丝苕粉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

 田间地头指导工作12.jpg 田间地头指导工作1.jpg

田间地头指导工作2.jpg 田间地头指导工作131.jpg

 

看准商机,踏上风雨创业路

 

  在重庆彭水,红薯被称为红苕,因此,红苕制成的粉叫做苕粉。在彭水,每家每户都会做的苕粉,她又是如何想到做成企业的呢?

葛先萍及苕粉.jpg

  提起往事,葛先萍不免有些感慨,她回忆道:“在我念书时,妈妈在公路旁开了一家餐馆。不管是路过的,还是来这里旅游的人,来到我们家的店,都会好奇的问一句:听说你们这里的苕粉很出名,给我们来一份。每个顾客都吃得很香而且走的时候都要捎上几份带走,有时甚至这道菜的原材料(红薯粉丝))都要带走。久而久之,苕粉这道菜成为来店必点。而我当时就觉得苕粉这么受欢迎,有这么多人都要买,但当时家里的餐馆经营有限,供应不了这么多人的需求,于是我就建议父母干脆不做餐饮,专门做粉条。”

  就这样,葛先萍带着自己的家人踏上了晶丝苕粉的创业道路。

  1998年,葛先萍尝试一次做苕粉,当时手里没有太多钱,只能在家里做苕粉。虽然只有六七十个平方,有时候家里房子的阳台、公路边都晒着粉条,过程非常艰辛。几年以后才买了一个废旧厂房,接着才有了专门的生产厂房。

  但是自己一次做的苕粉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不仅比邻居家做的透明,还能做到跟矿泉水瓶子一个颜色,当时别人卖三块一斤,她就能卖五块一斤。

  葛先萍认是一个认“死理儿”的重庆女人,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从一次做红薯粉开始,红薯粉就必须做到100%的纯。食物就是要做到干净,重视质量,才让人放心。”

  道理往往都不复杂,而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能分出格局的高低。

  那个时候做红薯粉很辛苦,全是手工制作。一年,农民把红薯运到这里,称了以后,请镇里的闲置人员来打临时工,一个一个的削皮,然后用冷水浸泡,泡了以后把红薯洗得很干净了才拿去打浆,打浆后过滤,待淀粉沉淀后做成一张一张的薯皮,工序挺复杂。食品这个东西,越卫生质量就越好,其实很重要的是卫生程度。

粉皮粉条.jpg

  在当年,葛先萍纯利润赚了一万多块钱,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安了电话,还给苕粉做了包装。当时一个季度的产量不到一个月全部销完,这让葛先萍尝到了甜头,越来越有信心继续做这个行业。

  葛先萍还提到一件令她印象很深的事情:也是1998年,她代表彭水去重庆参加农展会,一届农展会卖了一车的苕粉,卖完后,有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没有买到,她一再坚持让葛先萍想办法给她带过去,那个时候,彭水离主城交通不便,物流也不发达。一听没有办法带,她急得哭了。这个事情影响了她很多年,并且很少给别人说。葛先萍认为一个食品可以做到让顾客哭,可以看出她对这个东西的喜爱程度。

  带着辛苦挣来的一桶金,葛先萍在苕粉加工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二年产量两万斤,三年产量四万斤,就这样直到现在都是成倍翻。

  2003年5月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做土地整合、种植、肥料的发放。2008年开始引进高淀粉红薯新品种试种,向农民免费发放种子,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收购价格,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2009年初成立公司,后于2011年9月正式统建为重庆市郁山镇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

 

 

初心不改,龙须晶丝苕粉事业终获成功

 

  但是,这世上没有谁能够不经历艰难险阻,轻易就能成功的。

  在2011年---2012年间,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现有的机器工作能力、红薯收购量以及产品种类远不足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加之随以时代科技,机械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她了解到,不同于手工制作淀粉的生产方式,自动化机械生产明显更为高产并且同样健康安全无公害,淀粉质量更为精纯,制作出的粉丝卖相极好,口味,生产力也得到大幅提高。于是,葛先萍顺应时代发展,决定选择购入专业红薯淀粉设备。用全自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加工,保证郁山晶丝苕粉逐年快速增长的销售量。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她的这个决定。那时候的人,对于机械这个概念是全然陌生的,她的公公婆婆也不例外。掌着家中财政大权的公婆,听到葛先萍要拿出近30万元购买红薯加工机器设备,简直无法想象,表示出了强烈反对。葛先萍也知道,在当年对于苕粉事业以及家庭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投入成本很高。但是葛先萍深知,机械化生产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承受着巨大压力,葛先萍说服了公婆,购入了固德威薯业生产制造的红薯淀粉自动生产线。

  2012年买回来了设备,葛先萍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少,担心机器转不动,无法加工大量的鲜薯,那就无法带来效益,没有效益就意味着亏损。忧虑着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肩上的责任、沉重的压力,葛先萍很认真的感慨道这是让她这辈子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每天都像疯了一样。

客户前来参观.jpg

  不过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固德威派去的工程师详细讲解设备的操作等问题后,这条生产线不负众望的顺利运转。从前都是用的小机器,一担一担把抬来的红薯放在机器里面,不停地用手压。自从购买了红薯加工设备,方便多了,像以前只能清洗20—30吨的红薯,用机器的话,一天能生产上百吨的红薯。

  2011年---2012年,公司年产值达到2000--3000万。面对强势的公公婆婆,葛先萍知道,这一次,仍旧没有让家人失望。

  2014年再次升级红薯淀粉加工设备以后,葛先萍公司再一次取得飞快发展发展,她在彭水全县境内收购红薯15000吨,产出苕粉3000吨,晶丝苕粉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产量和产值比2013年扩大了近5倍,带动2000多农户在红薯一项上的年均收入近万元。并且开发了紫薯产业链,标准基地有1500亩,可以批发到9万块钱一吨。公司生产的晶丝苕粉除了销往重庆主城和周边省市外,还远销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英国等地。

红薯淀粉设备车间23.jpg

  2015年,开始建立专业的电商平台,相继在阿土伯、马可波罗网站搭建平台,扩大网络销售市场领域,并计划建立红薯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以薯产品加工销售为重心,除了平时我们常吃到的红薯粉丝,还生产红薯淀粉、紫薯粉丝,手工粉皮等10多个品种。

  2017年,公司年产值4000多万,随着紫薯产业链的开发深入,葛先萍预计2018年能突破一个亿。

苕粉.jpg

 

产业化经营,打造郁山龙须晶丝苕粉大品牌

 

  彭水----重庆的贫困县之一,聪明勤劳的人们把红薯做成晶莹剔透的苕粉,让它成了彭水的一张生动的“名片”。葛先萍的龙须苕粉生意做得红火,让重点贫困县的大山深处能有一个年产值将能轻松过亿的企业。带领彭水的红薯产业逐渐形成从种植培育到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以郁山晶丝苕粉为代表的近10个产品已成为渝东南乃至重庆的知名品牌。

客户参观12.jpg

  公司生产的“郁山”牌晶丝苕粉曾获“重庆市九九迎春优质产品”称号,被重庆市授予“名优食品”、黔江地区授予“消费者喜爱产品”、获“九八年市先进合作社”称号。“2014十大重庆经济年度 创新人物 ”称号。   

   葛先萍为重庆彭水的财富增收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得到了诸多荣誉。

   2017年9月16日,代表参加在缅甸举办的十四届世界华商大会。

参加世界华商大会.jpg

  2018年3月16号在重庆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协会首届企业家贤内助暨优良女企业家表彰会上,授予葛先萍“重庆市中小企业首届优良女企业家荣誉称号”。

表彰大会.jpg

  目前基地开发的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逐步开发红薯饮料、红薯干、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红薯饼干、红薯酒等红薯周边产品,让产业多元化,使产业链延伸得更好,做大这块“蛋糕”。把产品质量做好,共同应对这个市场。  

 

创业感受

  葛先萍特别提到,作农业产业这一领域,一定要学会坚持, 不要三心二意,举步不前。做人们认可的真正的好东西,就一定会等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的。

  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农产品加工的市场前景是越来越好的,要坚持做一个良心的产品,就像现在我们一直坚持的就是零添加,固定客户特别多。我们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完全是靠客户、口碑把市场做起来的,我们从来不去打广告,就用好产品来证明。我们做了20多年,生意还是很不错的,这要感谢很多人的支持。

   人这一生不论做什么事情,离不开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在她走来的这一路上,遇到无数良师益友,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她坚持到现在,不曾停歇的动力源泉。

  从当初简单的家庭手工作坊,到如今公司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带着重庆彭水女性骨子里的韧劲,葛先萍将晶丝苕粉事业发展到如此规模,带动当地红薯种植业的发展,完善红薯淀粉深加工领域的发展,大大缓解彭水县郁山城镇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为郁山、为彭水、为重庆,献出自己灿烂且巨大的力量。

 

了解更多请扫二维码